09年春晚标志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
假大空的繁荣是衰败前的回光返照大年三十晚上,我一边看着春晚,一边想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那一刻才体会到,梁启超写《少年中国说》时的心情是多么凄凉。
看看春晚的演员阵容吧,一大堆老年人在苦苦支撑,三分之二的名角都在50岁以上:赵本山、姜昆、黄宏、宋祖英、李宗盛、罗大佑、毛阿敏等等。20多年来春晚一直都是这些人在支撑。
客观来说,09年春晚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往年更大的大场面,更绚丽的服装,尤其是大屏幕和舞蹈进行了巧妙融合,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再华丽的视觉效果而弥补不了节目内涵的空洞,也难逃假大空的本质。春晚这一块中国人民最大的鸡肋,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没有营养。
可怜的是,这次春晚连一个能记住的好节目也没有。其实老百姓在意的不是眼花缭乱的大场面。决定一次春晚的水平的,是通俗易懂的相声小品和歌曲。老百姓还是看重内容,而不是形式。而春晚却是年年形式大于内容:形式虚假繁荣,内容极度空洞。这也难怪,内涵上的空洞,往往用形式来弥补。所以,09年的春晚大场面达到了巅峰,但这并不是繁荣盛世,而是穷的只剩下钱了。很熟悉的道理吧,国产大片电影就是这样:故事的空洞,只好用钱来堆砌形式。不过电影观众却是有很多人是去看大场面的,也勉强能说得通。
这次春晚的相声和小品没都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没有一个是逗乐的,人多瞎闹腾。春晚符号的赵本山在09春晚上开始开始退居二线,把徒弟推上去。而60多岁的姜昆等老艺术家们继续说着不痛不痒的相声。歌曲和舞蹈也都没有能记住的,歌伴舞的演员们都盛装艳裹,分不出谁是谁,歌唱的也全是一个味。
所以,这样表面上的盛况,不是真正的繁荣。以史为鉴,一个事务在衰败之前,都会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衰败前的回光返照,而这个事件往往就是人为制造虚假的盛世。之后就会透支未来,走向衰败。
09年春晚,标志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
中国在未来也会像西方国家一样进入老年社会,这是一个共识,关键具体什么时候进入,以什么标志进入。我们都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到来,09年春晚的一些表现充分具备了这些条件。
首先是演员的老化。其实仅仅按年龄并不能说明什么,而是这次春晚还具备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内容空洞,老艺术家们再也没招了,拿不出好作品。这并不是观众的口味提高,而是确确实实是老艺术家们的衰竭。古语有云,盛极必衰。春晚已经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大场面就会好,并且超过这个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其实与其把上亿资金钱花在空洞大场面上,到不如用来重金重赏好作品,或建立一套筛选和培养机制。
现在的演艺圈已经进入青黄不接的老年社会。越是没有新人接班,就越只能由这些老人继续虚假繁荣,而老年人越江郎才尽,只能用钱堆砌华丽的大场面来弥补自己的贫血,最终受害者是广大的消费者,广大观众。因为他们再也看不到好的作品。而消耗了一代人的宝贵时间。由于观众不爱看,最终苦的就是整个行业。
演艺圈进入老年社会的负面效应
老年社会的代价是沉重的,不仅仅是保守,更重要的是利益集团裙带关系的问题。跟垄断国企一样,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却效率低下。而新人和新艺术形式却供血不足,市场严重被扭曲。
郎咸平说过的中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银行把贷款给了过热的经济部门:国企和国家开发的基础设施,从而打击了民企。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过冷,另一个是政绩工程过热,并没有效率。同样,艺术行业也存在这样的危机。演艺圈进入老年社会,老年利益集团和新人利益集团形成二元社会。大量的电视台节目,大量盛大晚会的资源都给了老年精英,但是这些却消耗了过多的资源,造成年轻的流行文化的供血不足。
不仅仅春晚是这个道理,影视剧市场和音乐市场也都是这个道理。
国内影视剧都是给中老年人看的缓慢的家庭剧,历史剧等类型。而现在的社会中间力量已经远离电视,上网看国外影片、玩游戏去了。现在老人们把持着播出渠道,播出时间,制片,投资,拍摄等环节。造成国内不会有更具备商业价值的欧美《越狱》等美剧,日韩的偶像剧等新式作品。而没有了消费主流的年轻人,广告客户也会慢慢反应过来,僧多粥少,广告将逐渐萎缩,以后几年又是一个影视市场春秋战国的军阀混战时期。
流行音乐市场更是老年社会的受害者。按说像春晚这样的平台应该可以捧红不少走红歌曲,但是春晚连续几年居然播出后没有一首歌曲能够在全国流行。现在音乐产业已经面临崩溃,新人已经断代,所以以前刘欢、韦唯这样的晚会歌手,又重新站回来。演出市场不得不集中在这几个老人身上。而老人们演出次数和演出费用的增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市场前景更大了,这也是衰败前的回光返照。老人们上晚会越多,越意味着他们没有好的新歌,意味着他们已经离真正的歌迷越来越远,从流行音乐市场逐渐退出,而退转到晚会市场。
春晚是由没落的艺术形式组成的
其实春晚的民歌、相声、小品、杂技、戏曲等本来就是没落的艺术形式,在逐年萎缩。20年前,这些艺术形式是社会主流的娱乐形式,所以历届春晚用这些艺术形式为主来吸引主流观众。而随着20年前的社会中坚力量们步入老年,这一部分人对小声小品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直到再也没有人买票去剧场现场看相声小品或戏曲,最后当连节目的广告商赞助也没有的时候,这些艺术形式正式向衰败。
从此,这些艺术形式成了季节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季节性到什么程度?强到一年365天,只有大年三十晚上有市场,平时364天处于歇业状态。
没有持续的消费习惯,大众平时没有去剧场看相声小品表演的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为什么说年轻人的消费重要?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消费的行业大多都是痴迷性消费。当一项艺术没有年轻人消费,并且不属于痴迷性消费的时候,而只有中老年人的时候,那么基本就宣告死亡。因为年轻人可以持续不断去消费。例如音乐,年轻人为了偶像可以去买唱片,看演唱会。平时可以连贯起来的商业模式,即使消费者自己不花钱,也会有广告商愿意赞助,例如影视剧天天有人看,就会有广告赞助,这样一个产业才健康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网游,用户几乎是天天消费,所以娱乐产业最大的份额不是音乐也不是影视,而是网游。而评书、相声、小品不具备这样持续性、痴迷性消费特征的艺术形式,最终走向衰败。
由于春晚囊括了演艺圈的精英,所以春晚的老年社会其实就证明演艺圈已经是老年社会,而演艺圈的老年社会,是建立在全国消费者进入老年社会的基础至上。但是,消费者的老年社会并不意味着演艺圈或春晚必定进入老年社会。夕阳产业中也有朝阳公司,例如美国的太阳马戏团,再例如赵本山的本山传媒。
本文由站长供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