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瞭望台关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P2P网贷国企入场,政策明确可期(转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6 05: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P2P网贷平台2007年首次在国内出现以来,这种崭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就带着浓厚的民营色彩。相比之下,5月26日新上线的陕西省社会金融服务平台金开贷 (以下简称金开贷)则显得有些另类。
  据第三方P2P网贷平台搜贷360了解,由陕西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金控集团)独资设立的金开贷,从设立开始就凭借国内首家国有独资的金融互联网服务平台背景而受到业界关注,金开贷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进行合作推出的三级风险管控模式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是国内首家按照银行信息系统标准建立的网贷平台系统。
  业内人士对搜贷360表示,国内P2P网贷主要以民营资本设立为主,随着拥有国资身份的江苏开鑫贷与陕西金开贷等平台出现,使得P2P网贷行业更加多样,此举或许意味着相关政策的逐渐明朗化。
  成为首家国有独资平台
  广受关注的金开贷由金控集团与国开行共同发起设立,于去年5月正式成立并试运营。目前主要业务为P2P网贷网络借贷,以居间人角色撮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中小微企业的借款需求,为满足借贷双方投资、融资需求构建服务平台。
  从成立伊始,这家平台就具有浓厚的国资色彩,其名称也显示出陕西金融控股集团与国开行的密切合作关系。
  据金开贷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毛曦介绍:“"金"是代表金控集团,"开"是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最初是我们联合提出设想打算共同设立,国开行本来也想入股,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实行,所以最后由金控集团独资设立。”
  尽管没有入股,国开行仍然与金控集团有着密切合作,在技术、管理经验与风险控制方面,国开行都会对金开贷提供指导。国开行的中小企业评级系统经过优化改良也可供金开贷使用。
  不过,也正是这一结果,直接使得金开贷成为国内首家国有独资P2P网贷平台。
  而在至关重要的风险管控方面,金开贷实行三级风控审核机制,并按照银行信息系统标准把关,这在国内网贷平台系统中尚属首次。
  搜贷360获悉,在前期试运营期间,金开贷平台已完成9笔融资项目,总金额达3000万元。这9笔融资全部为中小微企业经营性借款,项目覆盖陕西全省各地,涉及各行业。
  国资进场释放积极信号
  自2006年P2P网贷在国内首次出现以来,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业务规模迅速膨胀。与此同时,P2P网贷行业也呈现出良莠不齐、问题频发的现状。各地先后传出P2P网贷老板跑路和诈骗的新闻。本月初,百度对其推广的P2P网贷平台进行 “短期内全面下线”,大规模清理不良P2P网贷平台。
  风险的管控成为平台发展的最大制约。
  与民营资本设立的P2P网贷平台相比,以国有独资为背景的金开贷,正在显示出在公信力方面的独特优势。由于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金开贷在开展项目时,可以将合作对象的筛选范围扩大至全省,这一点也是多数民营资本平台望尘莫及之处。
  搜贷360了解到,金开贷的借款项目来源均为合作担保机构推荐,金开贷与陕西省内的各个县市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洽谈,参考金融办监管省内融资担保公司的评级分类,选取优质担保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同时,与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联合共建信用平台,完善陕西地方信用数据库。
  除了严格的风险审核与管控机制有助其自身快速发展之外,国资进场的意义或许远不局限于其自身。
  在网贷之家CEO徐红伟看来,两大国有资本背景平台的加入,更多的是给行业带来信心层面的影响,同时也意味着政策落地可能不远。
  他分析称:“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尤其P2P网贷网络借贷愈加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央行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批成立,政策越加明朗,监管政策落地在即。在此背景下,之前持观望态的各路资本也开始动作频繁,开始大量涌入这个行业,一起做大做强P2P网贷网络借贷行业。”
  徐红伟表示,国有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对行业有正面积极的信号,“说明P2P网贷已经在更好的层面获得认可,给行业从业者注入了信心和正能量,接下来应该会迎来一波更大的发展和增长。”
   
   
   
   
   
   
   http://news.ikanchai.com/2023/0726/55289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融科技瞭望台

GMT+8, 2024-11-22 12:11 , Processed in 0.0308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