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与“快的”之争是改变中国经济格局的开始
今天早上小区的群里有邻居问明早要去机场打车,谁有出租车司机的电话麻烦给一个?马上就有热心的邻居回复:用滴滴打车啊,马上就可以约到了!三四分钟后,需要约车的那个邻居就回复说,已经约车成功了!
打车软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已快速的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了,而最近围绕着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新闻也非常的火,互联网上到处都可以见到腾讯和阿里两大公司围绕着打车软件砸钱火拼的新闻。1月20日,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宣布追加2亿元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很快就在第二天21日,快的打车宣布与阿里的支付宝钱包联手再投5亿元请客打车。
这真是是天上掉馅饼的节奏吗?两个巨头这样疯狂的砸钱,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网上虽然很多媒体和新闻去报导试或点到为止的给点分析,但我觉得他们都没有真正说清楚两大巨头的真正目的所在。
我们先看下当有记者提起赢利方式的问题时,相关人士对于赢利模式的回答:
“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收入的方式正在探讨之中,但目前还不方便对外说。”快的打车负责人记者表示。
嘀嘀打车内部人士也表示不方便透露盈利模式。
“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用户离不开你了,你就自然有钱赚了。”支付行业内人士说。
不方便说,不便透露,培养用户以后自然就有钱赚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遮遮掩掩的?所谓培养了用户以后自然就有钱赚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如果你仅仅理解为,现在培养用户,目的就像腾讯十年前培养QQ用户,两年前培养微信用户,有了用户量之后自然就赚钱了,那你这样的想法不是没道理,但是太简单了。这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前培养用户都是靠自然增量靠正常的市场推广宣传不用砸很多钱的,而这次明显是在花钱培养用户、抢养用户,而且是巨资,这必定是要有巨大的利益回报才值得这样来做,那这巨大的利益回报在哪?是在打车软件上吗?打车软件真的能给巨头们赚回这么多钱吗?
让我来告诉你真相!
打车类应用软件并不是赚钱的工具,它仅仅是培养用户手机支付手段的一个工具,让用户习惯手机支付系统并最终信任离不开这个支付系统,就好像当初培养用户由现金支付转变为银行卡、信用卡支付一样的道理。当你习惯并信任了之后,为了使用方便,自然你的存款也就会流向所对应的新兴银行里,如余额宝。
支付宝内部人士透露,支付宝相关技术部门已成“定期宝”的内部测试,并拟于马年元宵节(2014年2月14日)正式发售。据悉,该产品的收益率将超过7%,期限或为1年,并非此前传言的60天以内
2014年1月15日,天弘基金披露,余额宝规模突破2500亿元。
2014年1月22日,微信理财通正式上线,算上之前的苏宁零钱宝和阿里的余额宝,网络理财大战如火如荼。同样定位余额理财,相比于其他网络理财产品,苏宁零钱宝与余额宝最相似,理财通坐拥微信6亿用户被评价为余额宝最大的克星。而作为投资者,选择各种“宝”的标准离不开收益和实用。
这些才是网络巨头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先看看银行业的利润到底有多大,看下面的新闻:
2013年7月16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13年中国500强排行榜,中石化、中石油分别蝉联第一、第二名,中国建筑取代中国移动成为第三名。
按利润统计,上榜公司中利润最高的前四家公司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利润2385.3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利润1931.8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利润1450.9亿元)、中国银行(利润1394.3亿元)。
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的巨头们的利润有多少?
阿里巴巴2013年的营业收入落后于腾讯,但是增速却是腾讯的2.27倍。阿里巴巴的净利润在2013年第一次大幅超越腾讯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来源:凤凰财经 2014-01-26 09:57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腾讯的年净利润为151亿,阿里巴巴净利润为185亿,虽然在互联网业内是巨头了,但和工商银行年利润2385多亿这样的真正的巨无霸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打车软件之争是假,暗中布局培养用户,做未来的网络银行才是真正的目标。
至此,你能看明白了吗?
打车软件之争,明面上是腾讯与阿里之争,暗地里却是他们合伙在炒作,培养用户习惯和市场,让用户把他们当冤大头去占便宜,而他们真正的目标不仅是占领你的手机支付渠道还要占领你的存款,最终从国有银行口中夺取利益。
设想有一天,当你去商场消费时,不再是刷信用卡,而是所有的支付都用手机,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来支付的时候,当你所有的钱都存在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服务更优质的新型网络银行中的时候,中国的传统银行业将经受的是什么样的打击?
看看中国邮政,就知道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ZmLYKELb/
页:
[1]